清华女博士陈丹蕾现状(陈丹蕾为什么杀害丈夫)

  清华女博士陈丹蕾现状,陈丹蕾为什么杀害丈夫

  1977年陈丹蕾出生于四川,父亲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父母因为文化程度巨大的差距,最终分离,陈丹蕾也因此受到影响。1995年,陈丹蕾考上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遇到了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何磊。可惜这段婚姻以悲剧收场。
 
陈丹蕾

       陈丹蕾现状
  2005年8月,美国洛杉矶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留美清华学霸陈丹蕾枪杀了自己的丈夫何磊,之后还平静地与尸体同居7日。
  直到尸体严重变形,腐烂不堪,被邻居屡次提醒家中有恶臭飘出时,陈丹蕾才不得不购买工具,在深夜将丈夫切割成数块分别装入四个黑色塑料袋。
  之后,她又从网上花8000元雇了一个帮手,将尸体抛在一处隐秘的地下停车场内。
  更让人不解的是,做完这一切,高智商的她竟然拿着丈夫的护照,以丈夫的身份乔装打扮,企图潜逃回国。
  然而刚从上海浦东机场入境,便被中国海关识破,当场扣留。
  面对警察的询问,看似柔弱的陈丹蕾竟然淡定从容地自述了整个杀人过程。
  2006年9月,陈丹蕾被引渡回国接受审判,最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赔偿被害人何磊父母44万余元人民币。
  陈丹蕾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成功由死缓改成了有期徒刑,并于2019年刑满释放。


       陈丹蕾作案经过
  究竟有多大的仇恨,让这位前途看似无限光明的清华女学霸,从容不迫地枪杀了自己的丈夫?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时间还要回到枪杀事件当晚。
  2005年5月,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陈丹蕾孤单地立在昏暗的房间内。
  此时,在外人看来糟糕的天气,她却等了很久,内心不免有些小激动。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枪,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卧室,看着床上鼾声如雷的丈夫,她的脸上浮现出诡异的笑容。
  “亲爱的,你再也不会和我离婚了!”
  随着“砰”地一声焖响,何磊在毫无知觉地情况下被妻子枪杀,血溅了一床。
  陈丹蕾非但不害怕,反而挨着被爆头身亡的丈夫和衣躺下,口中还喃喃自语:“现在好了,你再也不会离开我了……”
  就在案发前几个小时,陈丹蕾和丈夫何磊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起因不过是因为周末朋友聚餐,何磊要去参加,而陈丹蕾不让去。
  何磊生性开朗,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聚餐,而陈丹蕾则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研究学术。
  如果各自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互不打扰,或许就不会有惨案发生。
  然而,在不善言谈的陈丹蕾看来,丈夫出去聚餐只不过是想和其他美女搭讪,他不在家,自己很没有安全感。所以自己不爱出门,也不允许丈夫出门。
  尽管何磊多次要求妻子一同前往,但陈丹蕾知道,即便她去了,也会窝一肚子气回来。
  因为每次聚会中,只要有女同学和何磊说话,陈丹蕾就会认为二人关系暧昧,甚至有一次,她当面质问一位女同学为何勾引丈夫,弄得大家都特别难堪。
  案发当晚,二人又因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过后,何磊摔门而出,留给陈丹蕾的只有那句“我要和你离婚,疯子!”
  这样的话何磊说过很多次,也是陈丹蕾最害怕的。
  “如果离婚了,何磊能找到更好的,而自己可能就要孤独终老了”,这是陈丹蕾最害怕的事。
  当晚,何磊回来后倒头就睡,陈丹蕾趁着雷雨声的掩护,用一把早就准备好的消音枪击穿了何磊的后脑勺。
  显然这不是激情杀人,一切都经过了缜密的计划,消音枪都试射坏好几个枕头。
  在陈丹蕾偏执的性格里早就埋下了杀人的种子,她固执地认为:杀了他,他便再不能和自己离婚!

       陈丹蕾杀人动机分析
  诚然,杀人者都该被严惩,但是回看整个事件,原生家庭的伤害正是这起案件的罪魁祸首。
  美国心理学博士苏珊·富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中就曾说过:“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陈丹蕾正是如此,母亲走过的路,她也几乎原封不动,重新走了一遍。
  央视曾以《高墙里的女博士》为题做了一个记录片,全程以陈丹蕾(化名田羽)自述为主,讲诉杀人案背后的故事。
  从小她便生活在争吵中,这造就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而母亲偏执地处理问题,同样也影响了她此后对人生做的每一个判断。
  或许,陈丹蕾也想改变,当他遇到何磊时,认为他便是拯救自己的神,可以填补自己内心对爱的缺失。
  然而,越往后,越觉得何磊如同当年的父亲,冷漠且高高在上。
  她害怕成为母亲那样的人,可是不知不觉中,越害怕,越不由自主地“复制”了母亲的人生。
  于是她试图去改变何磊,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命挣扎,歇斯底里斗争,却换来何磊一句“离婚!”
  一如当年父亲对母亲一样,想到母亲离婚后,孤苦无依、郁郁而终,她怎么也不能接受离婚,于是做了缜密的杀人计划。
  似乎,这是她唯一的选择。
  可惜她错了。
  除了占有,除了改变,爱人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允许,允许别人有自己的人生,允许别人有自己的空间,允许自己接纳更多的爱和有趣。
  爱从来就不是占有,而是给予,给出的越多,得到的才会越多。

文章引用数据来源知名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