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235百济神州2022年公司业绩深度分析(百济神州公司前景怎么样)

       688235百济神州2022年公司业绩深度分析,百济神州公司前景怎么样

  百济神州(688235):核心品种快速放量 研发投入突破百亿
  类别:公司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安飞/罗佳荣 日期:2023-04-28
  核心观点:*如无特别说明,本报告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
  营收逐季改善,费用大幅增加。公司发布2022 年报,2022 年营业收入95.66 亿元,同比+26.06%;归母净利润-136.42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8.24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主要系合作收入有所下降及汇率波动影响所致。分季度看,Q1-Q4 营收分别为19.47、22.62、26.58、26.98 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59.97(+34.72%) 、26.95(+29.55%)、111.52(+16.92%)亿元,费用率分别为62.69%、28.18%、116.58%,主要系公司全球业务扩张、经营规模扩大所致。
  百悦泽对擂成功,剑指百亿美元市场。在ALPINE 头对头研究中,百悦泽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战胜伊布替尼,并入选2022ASH 会议最新突破板块展示。百悦泽已在美国、中国、欧盟等超过 65 个市场获批,另外26 份上市申请在审批中。其2022 年全球销售38.29 亿元(+172%),其中美国市场26.44 亿元(+254%)。
  百泽安适应症拓展顺利,有望成为首个出海的国产PD-1。目前百泽安已在国内获批10 项适应症,其中9 项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 年销售超28 亿元。在海外,FDA、EMA 已受理一二线NSCLC、二线ESCC的上市申请。基于授权药企诺华本土化运营的能力及公司国际化临床数据的积累,百泽安有望成为第一个在海外获批的PD-1。
  在研管线储备丰厚,有与核心产品联用潜力。公司还有12 款自研产品和20+款引进产品开展临床,BGB-A1217、Sitravatinib 联合百泽安治疗NSCLC 均已进入III 期;BGB-11417 与百悦泽联合治疗一线CLL的全球III 期将于下半年启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195/237/272亿元,公司有较强研发和国际化运营能力,采用DCF 估值法,得到A股合理价值为173.85 元/股,H 股197.09 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失败风险,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预期。

  百济神州(688235)2022年业绩快报点评报告:全年产品与合作收入合计14亿美金 核心产品商业化、国际化加速
  类别:公司 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媛媛/黄翰漾/杨希成/李博康 日期:2023-03-11
  投资要点
  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创纪录业绩表现。2022 年第四季度收入为3.801 亿美元,全年收入为14 亿美元;相比较,2021 年同期收入分别为2.14 亿美元和12 亿美元,同比增长77.6%和16.7%。2022 年第四季度产品总收入为3.39 亿美元,全年产品收入为13 亿美元;相比较,2021 年同期产品总收入分别为1.968 亿美元和6.34 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和105%。2022 年第四季度合作收入为4,110 万美元,全年合作收入为1.613 亿美元;相比较,2021 年同期合作收入分别为1,720 万美元和5.423 亿美元。
  百悦泽海外市场销售增长强劲。2022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百悦泽全球销售额分别为1.761 亿美元和5.647 亿美元,相较2021 年同期数据,分别实现101%和159%的增长;在美国,百悦泽2022 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1.253 亿美元,全年销售额为3.897 亿美元,相较2021 年同期数据分别增长124%和237%。在中国,百悦泽2022 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为4,090 万美元,全年为1.503 亿美元,相较2021 年同期,分别实现33%和49%的增长。
  百泽安纳入医保助力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2022 年第四季度,百泽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1.022 亿美元,相较2021 年同期增长88%;2022 年全年,百泽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4.229 亿美元,相较2021 年同期增长66%。医保报销范围扩大所带来的新增患者需求、进一步扩大的销售团队以及药品进院数量的增加,持续推动了百泽安市场渗透率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我们的观点:随着核心产品(百悦泽和百泽安)海外市场扩张和各项适应症拓展,公司收入将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自研和合作项目的稳步推进,以及生产基地的建成,为公司带来增长动力。我们预测2022 年至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5.66 亿人民币、109.23 亿人民币、158.67 亿人民币,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药物获批进程、市场竞争加剧、政策风险等。

文章引用数据来源知名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