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36联创电子公司业绩怎么样(联创电子股票目标价)

  002036联创电子公司业绩怎么样,联创电子股票目标价

  联创电子(002036)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车载业务维持高增长 大额信用减值拖累业绩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涛/胡叶倩雯/梁楠 日期:2023-05-18
  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109.35 亿元,同比+3.57%;实现归母净利润0.93 亿元,同比-17.47%,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大额信用减值影响。公司23Q1 实现营业收入19.58 亿元,同比-2.37%;实现单季度毛利率8.30%,同比-3.69pcts,环比-5.25pcts;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7 亿元,同比-542.35%。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模造玻璃龙头,有望受益高清广角镜头持续出货与车载镜头模组下游客户加速放量,实现业绩高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同比+3.57%/-17.47%,大额信用减值拖累业绩。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109.35 亿元,同比+3.57%;实现归母净利润0.93 亿元,同比-17.4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6 亿元,同比-36.00%。公司2022 年毛利率为12.13%(同比+2.51pcts)。其中,公司车载光学产品、非车载光学产品、触控显示产品、应用终端产品、集成电路及贸易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0.75%/27.10%/4.12%/4.97%/0.24% , 分别同比-2.69/+5.54/-1.84/-4.61/+0.13pct。费用端,公司2022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7%/3.36%/4.43%/2.38%,分别同比+0.08/+0.91/0.76/+0.37pct。
  分季度来看,公司22Q1/Q2/Q3/Q4 分别实现营收20.05/28.68/30.30/30.32 亿元, 同比-12.12%/+13.40%/+31.17%/-11.78% ; 实现归母净利润0.40/0.63/1.01/-1.11 亿元,同比+10.90%/+3.31%/+10.86%/-46.80%。公司2022Q4 亏损主要系计提1.58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所致(作为对比,2021Q4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9738 万元)。
  营收结构方面,2022 年公司车载光学业务营收同比+403.98%,增速亮眼。2022年公司车载光学产品、非车载光学产品、触控显示产品、应用终端产品、集成电路及贸易产品分别实现营收7.67/27.37/35.76/24.41/17.13/14.15 亿元,分别同比+403.98%/+8.75%/-27.7%/+110.61%/-20.71%,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7.02%/25.02%/32.70%/22.32%/12.94%。整体来看,公司车载业务延续高成长,我们认为主要系汽车智能化趋势下定点项目营收逐步释放所致。
  聚焦2023 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承压叠加费用率提升,单季度亏损1.77亿元。公司23Q1 实现营业收入19.58 亿元,同比-2.37%;单季度毛利率8.30%,同比-3.69pcts,环比-5.25pcts;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7 亿元,同比-542.35%。
  费用率方面,公司2023 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9.22%,同比+7.57%。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7%/5.69%/8.93%/4.04%,分别同比+0.14/+1.83/+4.17/+1.43pcts。我们认为公司一季度业绩承压主要系需求承压导致收入同比略降的同时毛利率下降及期间费用率提升所致。
  建议投资人重点关注公司车载光学业务业绩释放节奏。在车载业务上,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智能驾驶方案平台商Mobileye、Nvidia、华为、Aurora 等开展战略合作,多款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分别被Valeo、Magna、Aptiv、比亚迪、零跑等知名客户定点签约,目前公司正着力提升下游客户端份额。截至2022 年末,子公司江西联创已具备年产2400万颗智能汽车光学镜头和600万套汽车光学影像模组的生产能力;合肥智行光电的“智能驾驶车载影像模组研发及制造中心项目”已完成第1 阶段建设,项目产品生产线已于2022 年3 月投产;此外,公司于2022 年设立桐城联创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玻璃镜片、车载超声波雷达、车载微波雷达等系列产品;在汽车照明方面,公司已建立了氛围灯的研发制造能力,根据其2022 年年报,截至当年年底公司已获得国内知名终端车厂的十多个定点,并已批量出货。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车载光学业务业绩释放节奏。
  从营收结构上看,2022 年公司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AR+)业务营收增速亮眼。2022 年,公司光学元器件、半导体光学、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和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0.19/2.88/15.70/1.89/2.76/0.33 亿元,分别同比-4.83%/-9.83%/+64.52%/+55.40%/+6.52%/+0.34%,对应营收占比分别为46.16%/6.59%/35.88%/4.31%/6.30%/0.75%。其中,我们认为公司薄膜光学面板业务营收成长主要系A 客户端持续提升份额所致,汽车业务成长则主要受益于HUD 放量。
  风险因素:公司ADAS 业务发展缓慢;公司模组产品毛利率下行;公司大客户销量短期承压;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公司负债率过高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车载镜头/模组领先厂商,深度受益汽车ADAS 迭代升级,积极扩充车载光学相关产能。公司手机光学业务稳步推进,预计后续将受益产品ASP 提升以及客户结构优化,高清广角镜头切入下游运动相机、全景相机头部客户,公司份额领先。考虑到下游需求弱于此前预期,我们小幅调整公司2023-2024 年EPS 预测至0.29/0.63 元(原预测为0.65/1.00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0.91 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表现,过去3 年PE(FY1)中枢为43 倍,基于审慎原则,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PE=40 倍,对应目标价12 元,维持“买入”评级。

  联创电子(002036):信用减值拖累业绩 车载业务高增
  类别:公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凯 日期:2023-05-04
  事件:
  1、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09.35 亿元(同比增加3.57%),实现归母净利润0.93 亿元(同比减少17.47%);其中,2022Q4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32 亿元(同比减少11.78%,环比增加0.07%),实现归母净利润-1.11 亿元(环比减少210.52%,21Q4 归母净利润为-0.76 亿元,22Q3 归母净利润为1.01 亿元),毛利率13.55%(同比增加2.50pct,环比增加1.13pct)。
  2、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19.58 亿元(同比减少2.37%,环比减少35.44%),实现归母净利润-1.77 亿元(同比减少542.35%,22Q1归母净利润为0.40 亿元),毛利率8.30%(同比减少3.69pct,环比减少5.25pct)。
  点评:
  光学产业发展良好,信用减值拖累业绩。2022 年光学行业迎来总体需求提升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竞争激烈的挑战。公司在车载光学产业前期的战略布局开始释放战略优势,但由于22Q4 坏账计提导致亏损。分业务来看,2022 年公司核心光学业务营收35.04 亿元(同比增长31.30%),毛利率30.08%(同比增加7.28pct);触控显示业务营收35.76 亿元(同比减少27.70%),毛利率4.12%(同比减少1.84pct);应用终端业务营收24.41 亿元(同比增长110.61%),毛利率4.97%(同比减少4.61pct);集成电路及贸易业务营收14.15 亿元(同比减少20.71%),毛利率0.25%(同比增加0.13pct)。其中,公司高清广角业务仍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车载镜头及车载影像模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3.98%。信用减值拖累业绩:22 年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1.83 亿元,最终本期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80 亿元,造成22Q4 亏损,使全年业绩释放低于预期。
  车载业务多点布局。公司继续大力发展车载光学项目,数十个车载ADAS 项目以量产为目标均处于进展中。依托合肥智行光电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均已开工,其中一个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2400 万颗智能汽车光学镜头和600 万套汽车光学影像模组的生产能力;设立桐城联创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玻璃镜片、车载超声波雷达、车载微波雷达等系列产品。在车载ADAS 镜头和影像模组方面,2022 年公司继续深化与地平线、百度、Mobileye、Nvidia 等国内外知名高级汽车辅助安全驾驶方案公司的战略合作,扩大车载镜头在国内知名终端车厂和Valeo、Aptiv、ZF、Magna 等欧美知名汽车电子厂商的市场占有率。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公司最新业绩情况,考虑到公司下游消费电子复苏仍需时日,我们下修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9 亿元(调整比例为-20.1%,同下)/4.4 亿元(-10.4%),原预测分别为3.7 亿和4.9 亿元,新增预测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1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4x/23x/20x。我们看好公司在ADAS 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积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公司有望持续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或导入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信用减值风险。

文章引用数据来源知名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